厭食癥與女性:是什么讓她們折磨自己的身體?
shiguanzhijia 2021-8-26 10:17 試管之家 查看: 94 評論: 0
摘要: 在減肥這件事上,一直有著明顯的性別傾向?! 「鶕?jù)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一項在2010年的調(diào)查,18歲到50歲男性的體重指數(shù)都高于女性,超重者的比例也高于女性?! 〉谌魏文挲g段,女性中希望減肥的人都比 ...
在減肥這件事上,一直有著明顯的性別傾向。 根據(jù)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一項在2010年的調(diào)查,18歲到50歲男性的體重指數(shù)都高于女性,超重者的比例也高于女性。 但在任何年齡段,女性中希望減肥的人都比男性多,在最年輕的18到29歲組里甚至幾乎是男性的兩倍。 此外,14歲至17歲的少女比18至29歲的女性更渴望減肥,其中,在34.8%過瘦、未達到正常標準的少女中,仍有39.8%的人有減肥的意愿。 這項調(diào)查最終發(fā)現(xiàn),促使女性的減肥意愿顯著增加的社會因素主要有: 上學程度高、收入等級高、居住在大城市、有工作、未婚、社會交往多、怕老、認為自己有女人味、異性朋友多等。 但沒有人告訴她們,到底減肥到何種程度,才算“瘦”。 苗條=美麗=吸引力? “以胖為丑,以瘦為美”常常被認為是美的自然規(guī)律,然而,這樣的概念更多地是被歷史與文化建構(gòu)起來的(Malson,1992)。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,如此的價值判斷被頻繁地用在女性、而不是男性身上。 在父權(quán)社會文化中,苗條的身材等同于女性的美麗,而女性的美麗等同于她們對異性的吸引力。 此外,纖細的身材,還表明了一種嬌嫩的、溫順的、孩子般的女性氣質(zhì)。 在男權(quán)的浪漫敘事中,女性應(yīng)當是不理智、被動、安靜、順從、依賴他人、無侵略性、不自信、沒安全感的,男人則恰恰相反。 與身體、性格的要求一同前來的是對女性的蔑視。纖細的身體不僅象征了美,也象征了小——稚童是沒有攻擊力的,當一個女人的身體與心理向孩子靠近,她就被認為不會帶來威脅。同時,她的意見與想法可以被忽略,因為它們像她一樣是不成熟的。 具有迷惑性的是,這種對瘦的追求在如今常常被打造成女性的自我追求。 無論是在小紅書,還是在時尚雜志上,減肥常常被冠上“自律”的名號,我們很少能看到有人會說減肥對增加性魅力的好處。 但是,這并不能說明女性不再通過男人對她們的評價來確定自己的價值,恰恰相反,這很有可能表明了性魅力已經(jīng)重要到我們不必再提的程度(Ferguson,1983)。 “減肥”總和“自律”聯(lián)系起來 許多男性也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困擾,比如認為自己的陽剛之氣不足。然而,男性與女性所面臨的困境并不對等,男性氣質(zhì)并不主要由他們的身體或是他們對女性的魅力決定。 男性通過擁有的性資源確認自己的主體地位,用金錢和權(quán)力確認自己的價值,而女性的價值不僅包括自己掙來的地位,還包括被男性賦予的價值,并且后者遠遠高于前者。 厭食癥是女權(quán)主義抗議? “減肥”極端的情況,就是發(fā)展出厭食癥。 厭食癥是一個非常復(fù)雜的病癥,病患通常行為表現(xiàn)為:“拒絕進食”、“過度鍛煉”、“食后故意催吐”等,而且患者自己不能控制停止以上行為。 常見后果有疲憊、失眠、脫發(fā)、指甲變脆、心率不齊、手腳腫脹,心理表現(xiàn)為“自我否認”、“對于長胖過度焦慮和害怕”、“過度頻繁地關(guān)注或者測量自己的身體圍度”。 一位厭食癥患者的大腦,其中認知、破壞性、榮譽感占大頭,而胃口、自我評價都占比很低 關(guān)于厭食癥與女性的關(guān)系有多種說法。 一種理論是,厭食癥患者認為,她們對食欲的控制可以使她們成為被文化所重視的人。 對有厭食癥的女性來說,由于胸部與臀部的縮小與營養(yǎng)不良帶來的停經(jīng),作為女性的柔弱特征被更加突出,使她們有效率地達成男權(quán)社會對女性身體及心理性格的要求。 被診斷為厭食癥的女性,通常來說不會質(zhì)疑傳統(tǒng)的性別價值觀,并且渴望靠近傳統(tǒng)的女性形象(Boskind-Lodahl,1976)。 另一種理論認為,厭食癥可以被闡釋為一種無意識的女權(quán)主義抗議。苗條的身材也可以被看作是男孩式的身材,而對食物的抗拒可以被看作是對“女性氣質(zhì)”文化的抗拒。 青少年厭食癥患者表達了一種特有的、對身體開始變成熟且慢慢有生育能力的恐懼和厭煩。一個典型的厭食癥患者,通常有一個對丈夫完全順從的母親,而母親通常會為了家庭放棄全職工作,并經(jīng)常因此沮喪。 在這些家庭的女孩子眼里,傳統(tǒng)女性的形象是不獨立、不自由的。而患有厭食癥的女性以為只要保持像男孩一樣的身材,就可以擺脫這一聯(lián)系,從此擁抱獨立和自由(Bordo,1990)。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,厭食癥來自現(xiàn)*社會對男性氣質(zhì)的模仿——通過抗拒饑餓感,來實踐關(guān)于控制和征服的“男性觀念”。 “厭食癥”患者的行為邏輯本質(zhì)是通過用精神(soul),也就是所謂很多人口中的毅力,來抵抗“饑餓感”,從而實現(xiàn)對于身體(body)的征服。 厭食癥的一大癥狀是,厭食癥患者自己不能管控自己,他們會下意識地去“厭食”,比如催吐或者不吃東西,雖然感到餓,但這已經(jīng)形成了行為習慣,在沒有外力或者藥物介入的情況下,他們已經(jīng)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。 這是因為,厭食癥行為帶給他們征服感,也就是很多減肥貼所講的“自律的自由”。 美國哲學家蘇珊·波爾多(Susan Bordo)通過和女性厭食癥患者大量交流中的觀察和記錄,發(fā)現(xiàn)厭食癥患者的語言表述顯示出一個統(tǒng)一的特點: 她們的欲求重點在于抵制自己的食欲,而不是抵抗食物本身。 一個人如果接納并尊重某項事物,那么說明TA認同該事物與自己是同類或是朋友一樣的關(guān)系。而抵抗某物就是接納尊重的反面,說明其不認同,那么此物和這個人的關(guān)系就是近似為“敵我”的關(guān)系。 厭食者對自己自然的食欲持有抵抗的態(tài)度,將自己的食欲異化為一個外來的敵人,因此也就有戰(zhàn)勝敵人后產(chǎn)生的“征服感”。這種征服感持續(xù)地讓她以為抵抗食欲是莫大的成就,帶給她們安定和高興。 “征服”一詞在傳統(tǒng)觀念中是與女性氣質(zhì)相反的,女性應(yīng)當柔弱、被動,男性才是主動去征服女性及其他事物的一方。 女性厭食癥患者通過對自身食欲的異化而獲得的征服感,正可能是她們在社會文化中所缺失的那一部分。 寫在最后 厭食癥是減肥的極端后果,但它的癥狀和背后的心理與我們每個人都不遙遠。對苗條身材的追求有無數(shù)的理由:我想變美,我想更有性魅力,我想得到自律的快樂…… 然而,這些理由究竟是否合理,對于這些“魅力”“自律的快樂”等等的追求到何種程度才是合理的,還需要我們的仔細反思。 為什么瘦才是美? 我在通過男性對我的評價來判定自己的價值嗎? 為什么我會對我的身材產(chǎn)生焦慮? 為什么一定要一直不斷地運動和節(jié)食才能不焦慮? 這些問題,我們都可以問問自己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