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MDS?
游海 2022-12-12 10:41 網絡 查看: 42 評論: 0 |原作者: 試管之家|來自: 網絡
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(MDS)是一類起源于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髓系疾病,其特點為髓系細胞分化及發(fā)育異常,表現為病態(tài)造血及無效造血、難治性血細胞減少、造血功能衰竭,高風險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轉化,故也有人稱其為白血病前期。 一、病因 MDS 根據有無明確病因分為原發(fā)性和繼發(fā)性。原發(fā)性MDS 是指在診斷階段無法確定相關原因的一大類MDS。繼發(fā)性MDS一般認為指放化療治療相關MDS(t-MDS),占10%~15%。近年來報道顯示,再生障礙性貧血、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遺傳易感性疾病與MDS 也有密切關系,這些疾病有一定的概率進展成為MDS。 二、發(fā)病機制 MDS起源于突變多能干細胞的克隆性擴增,可能存在一些獲得性細胞遺傳學異常、體細胞突變和表觀遺傳學調節(jié)因子異常;另外,許多微環(huán)境的改變也導致了MDS造血功能的異常。 三、臨床表現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的臨床表現取決于血細胞異常的程度,通常以貧血為最主要的臨床征象,患者常有頭暈、乏力、心悸、氣短等癥狀,本人或家人訴說面色蒼白。如血小板明顯減少,低于20×109/L時可有不同程度的出血,但較急性白血病少見,程度也較輕。出血常表現為皮膚出血點及淤斑、鼻出血、牙齦滲血、育齡期婦女月經過多或淋漓不盡,內臟出血較少見?;颊呒词拱准毎爸行粤<毎麥p少,但感染,尤其是嚴重的感染并不常見。此外,肝、脾、淋巴結大多無明顯腫大,即使腫大,程度也輕。當其發(fā)展至向急性白血病轉化階段,則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可逐漸或突然顯示,如以發(fā)熱為特征的各種感染、出血傾向,或原有的出血明顯加重,包括內臟出血,如咯血、嘔血、黑便、尿血,甚至突發(fā)顱內出血而造成偏癱、意識不清直至昏迷。很多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紊亂,包括復發(fā)多軟骨炎,血管炎和血清陰性的多發(fā)性關節(jié)炎。這兩種疾病幾乎同時被診斷,表明病理生理學上具有相關性。 四、實驗室檢查 MDS診斷依賴于多種實驗室檢測技術的綜合使用,其中骨髓細胞形態(tài)學和細胞遺傳學檢測技術是MDS診斷的核心。目前流式細胞術檢測和分子遺傳學檢測也越來越重要。 五、診斷 (一) 診斷標準:MDS診斷需滿足兩個必要條件和一個確定標準。 1.必要條件: ①持續(xù)一系或多系血細胞減少:紅細胞(HGB<110 g/L)、中性粒細胞[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(ANC)<1.5×109/L]、血小板(PLT<100×109/L); ② 排除其他可以導致血細胞減少和發(fā)育異常的造血及非造血系統(tǒng)疾患。 2.確定標準: ①發(fā)育異常:骨髓涂片中紅細胞系、粒細胞系、巨核細胞系中發(fā)育異常細胞的比例≥10%; ②環(huán)狀鐵粒幼紅細胞占有核紅細胞比例≥15%; ③原始細胞:骨髓涂片中達5%~19%; ④MDS常見染色體異常。 (二) 鑒別診斷 常見需要與 MDS鑒別的因素或疾病包括: ①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; ② 接受細胞毒性藥物、細胞因子治療等; ③ 慢性病性貧血(感染、非感染性炎癥或腫瘤)、慢性肝病、 HIV感染; ④ 自身免疫性血細胞減少、甲狀腺功能減退或其他甲狀腺疾??; ⑤ 重金屬中毒、過度飲酒; ⑥其他可累及造血干細胞的疾病,如再生障礙性貧血、骨髓纖維化、白血病、PNH、其他先天性或遺傳性血液病。 六、分型 近年來,MDS的診斷分型和診斷理念經歷了重大的變革。1982年FAB分型完全依靠形態(tài)學標準診斷MDS,2001年WHO在分型標準中納入染色體的指標,2007年維也納會議首次提出多指標診斷MDS的思想,2008年WHO對既往分型做了修訂,MDS的診斷理念發(fā)生了有單一指標向多指標綜合診斷的質的改變,分型也更加合理。2016 年,WHO對MDS的細胞形態(tài)學重現性特征細化,并綜合染色體、分子生物學變化及臨床預后,對 MDS 分類進行了修訂。 七、治療 MDS治療宜個體化,強調分層治療,同時結合患者年齡、體能狀況、治療依從性等進行綜合分析,選擇治療方案。MDS患者可按預后分組系統(tǒng)分為兩組:相對低危組和相對高危組,對于相對低危組的治療目標是減輕血細胞減少,常用藥物為免疫抑制劑、紅細胞刺激因子、來那度胺;而對于相對高危組的治療目標為延長生存期,包括去甲基化藥物以及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。 |
上一篇:婦科論治